杭州市科协举办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培训班暨科普工作会议
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,6月28日—29日,杭州市科协在富阳区举办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培训班。
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张贵书出席并讲话。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信息标准化分会委员王楠博士,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会长、杭州植物园园长余金良受邀作培训授课。富阳区科协主席俞立群、萧山区科协副主席王素芬、桐庐县科协党组成员沈磊分别作了科普工作典型交流。市科协科普部部长余勇平总结科普工作。各区、县(市)科协,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、西湖风景名胜区科协分管科普工作负责人,科普科科长;各乡镇(街道)科协秘书长等共计250人参加。
在培训班上,王楠博士就“科普中国”落地应用问题进行了介绍。他分析了核心科普服务云(门户网站、APP)、基层呈现终端(电视机、传统大屏)、基层互动子云(互动大屏)等科普信息化终端类型的优点与不足,指出了科普e站(大屏基站+手机终端)的优势。通过手机微信或客户端远程订阅大屏,不仅解决了一块大屏不能多人浏览的难题,还能随时、随地、随意、便捷地获取科普信息,同时根据大屏的地缘属性还能准确识别手机用户的属性,进行内容细分和用户细分,实现主动获取、精准推送,按需订阅,切实解决科学传播“最后一公里”!他强调,占领阵地要靠“大屏”,守住阵地要靠“小屏”,要重视加强基层科普团队建设。
余金良园长以“科普资源整合和科普活动组织”为题,分享了近年来植物园在挖掘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建立科普基地联合会、打造“科学松果会”、策划自然学校“桃源里自然中心”的心得和收获。他认为,组织什么活动,建立怎么样的平台,策划很重要;我们身边有许多科普资源,都可以整合,关键是要有开放、包容的胸怀。
会议认为,2017年上半年,我市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贯彻《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》、《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(2016—2020年)》,认真落实杭州市科协十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,重点围绕完善科普工作长效机制、补长农民科学素质短板、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等内容, 注重巩固科普阵地,做好一线一品、一县一品,为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,进一步夯实了公众科学素质基础。
会议指出,下半年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各成员单位力量,深入实施《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》,继续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补短板行动;要大力推进“百城千校万村”活动,因地制宜建设完善“科普中国社区e站”,“科普中国乡村e站”、“科普中国校园e站”建设,将科普信息资源定向精准地送达目标人群;要组织区、县(市)直机关、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人民政府,开展好科普宣传周各项主题科普活动,并将完成杭州市科普社会责任评估试点;继续做好一县一品、一线一品,打造科普品牌活动;要动员组织参与好8个科普赛事。
张贵书在讲话中,首先讲评了科普“站栏员”建设工作。他指出,科普“站栏员”是为基层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,是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。根据我市“十二五”纲要工作要求,到“十二五”末,全市行政村科普活动站、科普宣传栏、科普宣传员的覆盖率达到90%,社区科普组织、科普画廊覆盖率要达到100%。但通过前期摸底调查,很多区、县(市)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。